七天十二夜

你是回声,同时也是深渊

digital memories

梦游者离开了他的全部生活

七天十二夜
Guzz

传说在远方可信但飘渺
所有人的信息都无法确定
唯一确定的是知道一切都是虚妄
登上幻觉之舟离开这里
或者陷入落日海中犹豫不决
磅礴的余晖摇动方舟
方舟摇动天海
天海摇动永恒
永恒是划拨光面的船桨
一小部分永恒撕扯更大的永恒的表象
如果顺利的话,敲碎的光线会化成一整片沙漠
从一大部分无限中创造出一小部分无限来
在这一连串意象里
你是回声,也是深渊
既不真实亦非不真实
你更像意象而不是你


Music:Guzz
Visual:In_K

GAN,blender

:: .

相关资料链接:

不可控臆想的官能性抽搐 

不能被既有经验确认的那些「或许」,成就了创作的冲动。

Day Dream

记忆并不是一种加法,它是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在这个作品里我喂给AI上万张具象的图,这些图在神经网络里训练的几周中逐渐混为一体,并产生了新的抽象图像。就像情绪、印象、言语、声音在我们的意识的驱动下不断的建构着自我,创造出新的回忆,与我们曾经的记忆互相靠拢、分歧、交错。这个“记忆”的神经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Music:Guzz 《白日梦集市》 Visual:In_K

假如意志可以升空,我也想四分五裂

非理性如花盛放,你是唯一也是全体

意识的沉默和汉字的空白

——Silence of consciousness and Blank of knowledge——

他必须越过这些命题,然后才会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

在汉字的沉默和人类意识的空白中会有什么?

对于不可说的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里,“对于不可说的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的语言可以表达的内容是有限的,他整本书将语言和逻辑可以表达的事情都整理了出来,然后还有一部分是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对于这部分无法表达出来的就“保持沉默”。

掌握某种语言就掌握某种能力

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也称为萨丕尔-沃夫假说。这个假说特德姜用它写了一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后来改编成电影《降临》。电影呈现了一个很迷人的假想,假若我们掌握了外星人的语言,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同时掌握我们所不具有的能力(比如可以了解过去及未来)。

宇宙中在人类感知外还有巨大的空间

我们人类的感知在广袤的宇宙中只是狭窄的一个缝隙,地球所处的生命宜居带只是太阳系范围里的狭窄的刻痕,我们的视觉可见光范围从红外到紫外也是所有波中很狭窄的区域,不难推测,我们的大脑、意识、感知的全部世界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大脑间两个最近距离的想法、我们激昂辩驳中两个紧凑的单词中间都有着巨大而广袤的空间。

 

在人类的意识间隙中会隐藏着怎样的困惑呢?

我可以尝试通过AI来寻找一下潜在空间里的字义之间的空白。

我使用了机器学习中的Stylegan2来做测试。

这里可以看一下机器学习的部分原理,对空间切割和生成对抗网络有个初步的了解。

机器学习算法技术原理

在当前这个阶段如果我们问人工智能具体是什么,可能会说是机器学习--线性回归--梯度下降。。等等一系列算法。从新媒体艺术从业者使用的角度,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原理,与使用的思路。

简单来说,「分类」的原理就是空间分割,不只是一维二维三维由n维构成的空间。我们可以假设做出正确的分类就是在这个超维度空间进行雕塑,将文字符号(意识)不在的空间削去。两个生成对抗的网络通过竞赛,逐步逼近这些文字语料库所在的空间集合。

具体的实现过程:

 准备语料

我用vvvv将所有汉字的字形导出成图片格式

我使用了思源黑体和常用汉字3500个字作为样本。

预训练模型用的我之前作品训练的一个模型。

预训练空间的模型latent space采样是这样的:

这个模型是我之前训练一个“混沌万物”所训练的空间,是我很多作品的母空间。

 

喂给AI字体后,开始迭代

1000:从万物中显出字形的过程还挺有意思的,甚至比最终结果还有意思。

 

1000kimg:点击查看video
1500kimg:点击查看video

3000kimg:在万物与字形中间,理念开始强化,万物逐渐被挤压到字形里

 

3000

开始出现一些从未有人见过,永远给人忽略的姿势。

 

5000kimg:点击查看video

6000kimg之后,我得到了汉字字义之间的模糊空间—一些没有直接泄露出任何意思的词语

 

在潜在空间里散散步Latent Space Walk:

「文字的四周是玄秘而裸露的宇宙,其内容空空如也,唯与长夜相峙」

点击查看video

训练开始时候,想起《百年孤独》的开篇:“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点击查看Truncation Traversal video

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其他的字体做了尝试:

点击查看Truncation Traversal video

意识的沉默与汉字的空白
这些图像中不可辨识的文字并非对「意义」进行消解,而是指代那些「还未被赋予含义」的意识,这些还未被命名的概念,是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与保持沉默”。
文字代表的是语法、结构、关系,通过文字似乎可以表达任何我们意识可以呈现出来的语句。

在汉字的空白间隙、意识沉默的此在中,在场的是那些暂时还不可见的存在者们。这些存在者因为未被包含在系统之中,永远无法以系统内的逻辑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但是你是知道这些“言外之意”的。

维特根斯坦,

后结构主义,

每一天世界上都会发生一些事情,我们却无法用我们所知道的法则来解释。它们每天都被提起,然后又被遗忘,它们以同样神秘的方式出现和消失,它们的奥秘逐渐被遗忘。这就是无法被解释的事物注定会被遗忘的规律。有形世界像往常一样在阳光下继续向前发展。他物则在阴影下注视着我们。

此在是什么,此在怎么存在,始终跟他把自己理解成什么有关。
 
「理性和认知」不只是一种逻辑和结构,他本身有一部分迷人的「超越性」。 这种超越性可以通过「酒神精神」的迷狂和出离到达,也应该有更多元的方式抵达。 
这个作品思考人类意识的空白和汉字代表的本体论的沉默,就是想借本体论指向那个超越性的存在。
宇宙中的混沌和未知远远大于眼前的已知。
哲学里有很多关于这种对认知的讨论和思考。通过对物自体、存在本身的思考,理解存在、用概念彰显存在,我们也在探究和触摸那个超越性的概念。
此在

相关资料链接:

  •  
  •  

⬇其他⬇

远方地平线上的海市蜃楼

远方地平线上的海市蜃楼显示出时间并不是积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东西。回想那些曾经失去的景象的同时,也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死亡景象。

{[(畬)]}

发现在生成的图像中出现的不同的幻象,这是AI揭示出城市的另外一个表象。这些白房子从现实中来却彰显着新的存在幻象。

灵魂深处,记录着诸多印象(ai city)

灵魂深处,记录着诸多印象 AI city 只有在漫 ...

bodyscape身体図景-云美术馆

——@云美术馆——

一个位置就是所有位置

名称:身体図景 / B0dys (ape
尺寸:尺寸可变
材料:人工智能(生成对抗网络)、定制程序、定制亚克力景片模组、 LED 灯光管模组、 灯光控制器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 Custom program、Acrylic Modules、LED light tubes
创作年代:2021

《身体図景》以一种线性序列的方式呈现人工智能生成的抽象身体图谱的数字雕塑,用非线性呈现的编程灯光重新构建观看的方法。
作品在线性/非线性、动/不动之间的转换。
人工智能学习数万张具体的身体图像之后得出一个具有生成抽象身体形态的网络模型, 这个网络模型将类似的数据点在空间中。通过在模型的潜藏空间中漫游才能生成变化且连续的图像。呈现出来的切片化的形态是一种“身体的数字雕塑”,也是网络路径的固定。

这次展览是在「社区」种的一个展览,策展人王澈强调“行走”和“社区”的概念。

我得到的展示空间在一个走廊种,于是我想到了运动的概念,本身机器学习生成的图像是一个网络,生成图像的过程就是在latent space中“行走”,我将这个在网络中的行走路径固定下来,把“行走”交给观众的移动,观众在走廊中的‘动’形成观看内容的变化。

观众可以站着不动,这样程序控制的灯光呈现一种非线性的变化,试图重塑空间里线性连续图像的观看方式,使之变得非线性。

所以这次身体図景的作品陈设,除了机器生成的身体要表达一种抽象的身体概念,线下观众的观看方式也是一种概念。这种观众的观看方式成为作品概念的一部分,是交互艺术中的概念。

 

 

< B0dys (ape > is a digital sculpture of few sets of abstract body atlas genera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 linear sequence. The work is presented using methods such as programmed lights and etc. trying to reconstruct those AI images to be presented in a non-linearity way.
It is about the conversion between linear/non-linear and dynamic/stat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btains a network of generated abstract body shapes by learning tens of thousands images of human bodies. This latent space is a representation of compressed data in which similar data points are closer together in space. By roaming in this latent space innumerable changing and continuous images can be generated. Those sliced acrylic modules of < B0dys (ape > is a kind of “digital sculpture of the body" and also a specimen of the latent space.

The program-controlled lighting is set in a non-linear changing way, trying to break the way of linear continuous viewing and the audiences, movements have influence on the contents as well.

名称:身体図景 / B0dys (ape
尺寸:尺寸可变
材料:人工智能(生成对抗网络)、定制程序、定制亚克力景片模组、 LED 灯光管模组、 灯光控制器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 Custom program、Acrylic Modules、LED light tubes
创作年代:2021

2021.09.30 云美术馆

⬇身体図景的主要概念⬇

Bodys(ape

身体図景是讨论「经验主义」符号的作品,身体是承载不断流变的符号的容器,有物质的身体和技术的身体。这些肢体的符号図景,并非「图像」而是「概念」

⬇身体図景的其他实例化⬇

「图像的绵延与重生」研讨

参加「服务器艺术」的线上研讨,我分享了一些我对技术身体和语言身体的观点。

身体図景-寒山美术馆

在B0dys(ape身体図景这一系列尝试中,我喂给AI一系列不同的肢体动作,AI生成出一系列不可辨认的肢体语言,这些符号正是那些还未被符号化的「语言」空隙。 在寒山美术馆的「时空与场域」展览中使用了投影投射和LED液晶显示屏呈现。观众可以在远处观看,也可以走进屏幕伸手交互,传感器感应到观众的手势,观众可以感受到周围影像颜色变得更加饱满鲜艳,也可以控制影像的运动。投影照在正在交互的观众身上,观众成为被观看的图像的一部分。

无身体器官

Bodys(ape 身体図景 在2020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 的《无器官身体》中作为舞台装置展出。我使用了多种技术,比如通过传感器直接采集舞者的形态,生成交互的影像。控制灯光照射舞者的身体产生影子,使用ai生成混合而抽象的身体図景。

Bodys(ape

——身体図景——

物永远不等同于它自身。物总是大于或小于它自已,这就是物的虚幻性。

我这次的作品呈现上是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肢体影像。

在训练这个人工智能网络的时候,我搜集了上万张图像,包含不同的身体语言,有部落的仪式、集会的姿态、肢体的展示、还有舞台性的、强化身体符号的肢体语言比如芭蕾、现代舞、等等。把这些具有特定符号含义的图像,喂给人工智能经过长久的训练和迭代、最终生成了一些这样的肢体性的图像。

这里面有两个元素,人工智能和身体。 因为我发现不管是技术还是身体,他们的涵义和指涉在不同的时代总是不一样。

符号的身体和物质的身体

关于身体的指涉哲学有很多讨论。

身体是我们感知世界的最紧密的伙伴,提供给我们强烈而直接的认知信息。 身体能表达符号也能表达无法言说的情绪和感受。身体语言作为语言他不像文字一样有内在的结构、语法,他是经验主义的符号语言。

肢体语言比文字语言还要原始,人类与十几万年间的祖先同享的同一类的身体形态,然而身体的语言却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仅仅近百年间身体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从最早的时候人类的身体是作为一个更超越的「神」或者理念的一部分,到20世纪初启蒙主义后人类意识到自己「不完美」的身体,使用技术增能,到德勒兹提出「无器官身体」把身体看作一个场域与不同的「力」发生关系的地方。

符号的身体也会对物质的身体产生非常实在的影响。

比起一个实体,身体更适合被设想为一个区域,它既给了我们强烈的位置感,也给了我们强烈的错位感。

「身体」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只是血肉之躯。而是一个符号。它不仅是自身的再现,更是一系列隐喻。 如同现象学关注的「身体」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当下的我们技术变革每年都在飞速而剧烈地发生,而不再只是一代人经历一次。在一个变化已成常态的世界,身体似乎也无可避免地必须不断变化。

那些附着于「身体」上的含义,那些复杂的符号体系,就是身体图景( bodyscape)。

身体语言就是一个把身体作为工具和实践的一个语言系统。它从来都受语境和认知的影响。

虽然我们人类拥有现在的躯体有十几万年了,但是它承载着的隐喻却一直是在变动之中,身体承载了权力、身份、观念、性别关系和生物学的解释,比如劳动性质的转变、对种族、性别的认同、对疾病对疯癫的区分、赛博格、后人类等等,这些观念,都从变更或定义身体符号来呈现。身体是这些概念竞争的核心处所。德勒兹甚至提出无身体器官,把身体抽象化为力的作用的场所。

在这个作品里。没有特定的符号、具体的身体,没有身体所代表的符码,它想呈现或者指向的是身体的符号性。

技术的身体

交互和人工智能是一个技术符号。

技术也有像身体一样的流动性。我们在不同的时代用「技术」这个词指代不同的东西。 当讨论技术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谈技术本身,而谈我们对技术的理解和赋予技术的不同涵义: 比如有这么几个角度:

 

乐观的角度:

技术是我们现代人构建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途径: 我们驯化自然,或者我们对大自然拟像,发明新的自然。 我们不满足于小区里驯化成景观的大自然,开始规划Metaverse元宇宙,一个完全虚拟的拟像世界。 我们发明人工智能让他们成为一个绝佳的助理,甚至幻想他们具有自我意识成为完美的伴侣。 比如雕塑家皮格马利翁就一直要做一个完美的雕塑,还爱上了他的作品。 这些是人类有欲望有能力的千万年来不变的主题, 这些最初的冲动都是人类改造“物”的努力和尝试。并且这种特性未来也会一直存在。

 

悲观的角度就是

人对自身权力被夺取的担忧。这里面涉及到过去几十年我们“人文时代”努力争取到的各种权力,比如少数族裔的平权、劳动的公平性等等,我们担心科技会加剧放大人类社会中的阶级不平等、甚至发明出新的不公平的手段。

 

综合来说

「新的技术」带给人们便利、带来新的可能性、但也伴随着大众理解追赶新技术新观念的焦虑性和紧迫感,同时那些先一步掌握黑科技的人潜在作恶的可能性,让我们担忧和恐惧。 人们寄予科技 敬畏、恐惧、顺从、希望。在这层面上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与几千年前的祖先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把科技附魅成当代的大祭司。

这些对技术的思考,本质上都是人与「技术」的关系。 这里面「技术」的具体所指总是在变的,比如鲍德里亚在70年代讨论的技术是「超级市场」,这在我们现在看来都习以为常、不值得讨论了,之后还有摄影技术与人内在表达的关系,包括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的关系。在不远的将来「基因编辑技术」与人的关系。 这些权力和势力的斗争必然也会在「技术」的身体上进行。

我们的「身体」、「技术的身体」都是经验主义的材料。

 

经验主义的符号性

我使用ai作为工具生成肢体的影像,并非是想讨论身体,或者技术。当然身体和技术都是观念的材料。我想指向的是一种更广泛的符号性。它先是身体的符号性,到技术的符号性,最终是一种泛符号性。经验主义的符号性。

在B0dys(ape身体図景这一系列尝试中,我喂给AI一系列不同的肢体动作,有最原始的打斗的语言,也有功夫、搏击等现代的打斗语言,有部落里的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也有芭蕾,现代舞,我将这所有的身体语言喂给AI,AI生成出一系列不可辨认的肢体语言,这些不可辨认的肢体语言不是任何一个我们已知的身体符号,却看起来像是一种身体的超维度的呈现,这些符号正是那些还未被符号化的「语言」空隙。

同一个网络模型下的其他形态, 每一个都是一个新的「实例化」,根据不同的场地和概念,每一次都会有些许变化。这些不同的形态共同彰显着同一个概念。

bodyscape身体図景-云美术馆

《身体図景》以一种线性序列的方式呈现人工智能生成的抽象身体图谱的数字雕塑,用非线性呈现的编程灯光重新构建观看的方法。 作品是在线性/非线性、动/不动之间的转换。

「图像的绵延与重生」研讨

参加「服务器艺术」的线上研讨,我分享了一些我对技术身体和语言身体的观点。

身体図景-寒山美术馆

在B0dys(ape身体図景这一系列尝试中,我喂给AI一系列不同的肢体动作,AI生成出一系列不可辨认的肢体语言,这些符号正是那些还未被符号化的「语言」空隙。 在寒山美术馆的「时空与场域」展览中使用了投影投射和LED液晶显示屏呈现。观众可以在远处观看,也可以走进屏幕伸手交互,传感器感应到观众的手势,观众可以感受到周围影像颜色变得更加饱满鲜艳,也可以控制影像的运动。投影照在正在交互的观众身上,观众成为被观看的图像的一部分。

无身体器官

Bodys(ape 身体図景 在2020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 的《无器官身体》中作为舞台装置展出。我使用了多种技术,比如通过传感器直接采集舞者的形态,生成交互的影像。控制灯光照射舞者的身体产生影子,使用ai生成混合而抽象的身体図景。

机器学习算法技术原理

在当前这个阶段如果我们问人工智能具体是什么,可能会说是机器学习--线性回归--梯度下降。。等等一系列算法。从新媒体艺术从业者使用的角度,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原理,与使用的思路。
Read More →

身体図景-寒山美术馆

我所看到的,都是心灵所剩余的。

在B0dys(ape身体図景这一系列尝试中,我喂给AI一系列不同的肢体动作,AI生成出一系列不可辨认的肢体语言,它们是一种身体的超维度的呈现,这些身体符号是还未被符号化的「语言」空隙。

在寒山美术馆的「时空与场域」展览中“影像的重生”展区,身体図景的影像并非是传统的呈现现实或者模拟现实,而是呈现了另外一种现实,AI生成的新的図景。这种现实并非图像,而是符号或思想方面的図景。这里的“図”以异体字的形式出现,借用了德里达“延异”的概念,図景语音上与图景相同,但概念上是不同的。

展览呈现使用了投影投射和LED液晶显示屏呈现。观众可以在远处观看,也可以走进屏幕伸手交互,放置在屏幕前方的传感器可以感应到观众的手势,把影像变成另外一种状态,在屏幕前交互的观众可以感受到周围影像颜色变得更加饱满鲜艳,也可以控制影像的运动。同时投影的光也会照在正在交互的观众身上,观众的身体覆盖了一层投影的颜色,也成为被观看的图像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生成图像,交互,投影

2021.05.25 苏州 寒山美术馆 时空与场域 

- .

点击查看交互视频

最初的身体図景概念

Bodys(ape

身体図景是讨论「经验主义」符号的作品,身体是承载不断流变的符号的容器,有物质的身体和技术的身体。这些肢体的符号図景,并非「图像」而是「概念」

⬇身体図景的其他实例化呈现⬇

无身体器官

Bodys(ape 身体図景 在2020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 的《无器官身体》中作为舞台装置展出。我使用了多种技术,比如通过传感器直接采集舞者的形态,生成交互的影像。控制灯光照射舞者的身体产生影子,使用ai生成混合而抽象的身体図景。

bodyscape身体図景-云美术馆

《身体図景》以一种线性序列的方式呈现人工智能生成的抽象身体图谱的数字雕塑,用非线性呈现的编程灯光重新构建观看的方法。 作品是在线性/非线性、动/不动之间的转换。

「图像的绵延与重生」研讨

参加「服务器艺术」的线上研讨,我分享了一些我对技术身体和语言身体的观点。

无身体器官

保佑我抵御自己。

Bodys(ape 身体図景 是一个交互影像装置。

在2020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 的肢体文献剧《无器官身体》中作为舞台装置展出。

身体是承载符号重要的场域,在不同的语境下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比如有劳动关系、性别权力、阶级种族、生物学概念,这些符号都通过身体来表征。

身体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不同于文字等符码语言,身体语言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这次演出中,我使用了多种技术,比如通过传感器直接采集舞者的形态,生成交互的影像。比如直接控制灯光照射舞者的身体产生影子,比如使用ai生成混合而抽象的身体図景。

这些技术与直接的舞者的身体互动关联,象征着技术代表的不断变化的语境与肢体代表的相对不变的肢体本能的交互与关联。

交互,灯光控制,audiovisual,

Bodys(ape 身体図景 是一个交互影像装置。

在2020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 的肢体文献剧《无器官身体》中作为舞台装置展出。

团队 | TEAM

肖泽镧  导演 / 编舞

杨明迪  舞者 / 排练总监

纪托 舞者

童潇逸 舞者

Siyu  策划 / 监制 / 剧构

候e 视觉总监

In_K / 毕振宇 新媒体艺术家

郑宇轩 音乐

东启 剧构

多多 制作

叶安琪 制作

吴林泽 灯光设计

韩京菁  舞监

施辰妙  导演助理

.

最初的概念,Bodys(ape:

Bodys(ape

身体図景是讨论「经验主义」符号的作品,身体是承载不断流变的符号的容器,有物质的身体和技术的身体。这些肢体的符号図景,并非「图像」而是「概念」

⬇其他bodys(ape的实例化⬇

身体図景-寒山美术馆

在B0dys(ape身体図景这一系列尝试中,我喂给AI一系列不同的肢体动作,AI生成出一系列不可辨认的肢体语言,这些符号正是那些还未被符号化的「语言」空隙。 在寒山美术馆的「时空与场域」展览中使用了投影投射和LED液晶显示屏呈现。观众可以在远处观看,也可以走进屏幕伸手交互,传感器感应到观众的手势,观众可以感受到周围影像颜色变得更加饱满鲜艳,也可以控制影像的运动。投影照在正在交互的观众身上,观众成为被观看的图像的一部分。

「图像的绵延与重生」研讨

参加「服务器艺术」的线上研讨,我分享了一些我对技术身体和语言身体的观点。

bodyscape身体図景-云美术馆

《身体図景》以一种线性序列的方式呈现人工智能生成的抽象身体图谱的数字雕塑,用非线性呈现的编程灯光重新构建观看的方法。 作品是在线性/非线性、动/不动之间的转换。

相关资料链接:

  •  
  •  

{[(NΦWHERE/土掌房)]}

——云南土掌房——

人们由于长期或短暂幻觉形成的思想遗产

{[(NΦWHERE/无Φ处)]}是一个交互影像装置,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和定制的交互程序构建一个穿越时间、联通过去与未来的在地性想像。

在云南的这次采风中,我选了土掌房这个视觉上非常有云南特色的人文景观,通过无人机航拍的视角采集了很多景色整体的景观,土掌房民居都是云南的人民几百几千年来与自然交互的结果,这些景色反应出的云南特色地域下自然涌现出来的模式,虽然民居经历几代人也会有拆迁重建,但从云南这片大地产生、发展的文化性是会通过一种抽象的「模式」传承下来,未来新的变化也是会建立在这种独特性之上。
我将土掌房的图像分别喂给人工智能程序,看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是否可以唤起人们穿越时间、联通过去与未来的在地性想像。


我使用雷达采集观众的手势触摸,划过屏幕可以将影像变成彩色的油画风格,通过这种交互,指向的是人与自然界的交互这种形式。

stylegan2,vvvv,mapping, UST-10LX

2021.03.20 云南古滇

- .

相关资料链接:

⬇{[(NΦWHERE/无Φ处)]}的其他实例化⬇

{[(NΦWHERE)]}

我从网上开始寻找通往NOWHERE的地图,试图从每一张公开的地图中寻找蛛丝马迹,就是那些地图与对应的世界不符的地方。现实中我无数次被导航引向那些不存在的地方,一条标示在地图上但实际不存在的路。但是现在我要找的不是一条具体的路,而是所有这些错位组成的一个空间。

20201208深圳nowhere

NΦWHERE@20201224深圳科技艺术节的卫星展场。你尽可以在这里……

{[(NΦWHERE/土掌房)]}

{[(NΦWHERE/无Φ处)]}是一个交互影像装置,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和定制的交互程序构建一个穿越时间、联通过去与未来的在地性想像。我使用雷达采集观众的手势触摸,划过屏幕可以将影像变成彩色的油画风格,这种交互指向的是人与自然界的交互这种形式。

NOWHERE-梯田

——云南梯田——

一个位置就是所有位置

{[(NΦWHERE/无Φ处)]}是一个是镜像构建的沉浸式影像空间,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不存在”指向的是一个抽象的悖论。在这个空间里不需要有常规的认知。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和定制的空间及程序构建一个穿越时间、联通过去与未来的在地性想像。

在云南的这次采风中,我选了梯田和土掌房这两个视觉上非常有云南特色的人文景观,通过无人机航拍的视角采集了很多景色整体的景观,梯田和土掌房民居都是云南的人民几百几千年来与自然交互的结果,这些景色反应出的云南特色地域下自然涌现出来的模式,虽然梯田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民居经历几代人也会有拆迁重建,但从云南这片大地产生、发展的文化性是会通过一种抽象的「模式」传承下来,未来新的变化也是会建立在这种独特性之上。
我将梯田和土掌房的图像分别喂给人工智能程序,看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是否可以唤起人们穿越时间、联通过去与未来的在地性想像
搭建制作的那几天我在空间里坐了好久,思考了好多过去不存在将来也可能不会形成的东西,也许你也应该过来坐会。

 


我将云南梯田的影像通过AI的训练重新生成,模糊了时间和空间,再使用算法重新呈现一个沉浸式的空间状态。空间里的粒子流动像时间之河,观众从空间里穿过像是经历永恒的当下。空间的无限镜像通过倾斜角度,将空间折射成山坡,一高一低,构成过去与未来,镜像折射出的观众自己的影像象征永远无法到达的过去与未来。我们仅能观察但无法抵达。音乐使用了NASA在外太空采集的观察地球的声音,这是一个不存在的空间,而且是在无尽虚空的黄金分割点上。

stylegan2,unreal,mapping

2021.03.20 云南古滇

在云南采风航拍了梯田的照片,梯田是一个有趣的地方,梯田的形态一部分是由自然界的山体决定,一部分是由人类每年的耕作重新塑造,梯田有着明显的特征,这个特征穿越时间,联通过去与未来,是具有地域特征的自然景观。

- .

相关资料链接:

⬇{[(NΦWHERE/无Φ处)]}的其他实例化⬇

20201208深圳nowhere

NΦWHERE@20201224深圳科技艺术节的卫星展场。你尽可以在这里……

{[(NΦWHERE)]}

我从网上开始寻找通往NOWHERE的地图,试图从每一张公开的地图中寻找蛛丝马迹,就是那些地图与对应的世界不符的地方。现实中我无数次被导航引向那些不存在的地方,一条标示在地图上但实际不存在的路。但是现在我要找的不是一条具体的路,而是所有这些错位组成的一个空间。

{[(NΦWHERE/土掌房)]}

{[(NΦWHERE/无Φ处)]}是一个交互影像装置,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和定制的交互程序构建一个穿越时间、联通过去与未来的在地性想像。我使用雷达采集观众的手势触摸,划过屏幕可以将影像变成彩色的油画风格,这种交互指向的是人与自然界的交互这种形式。

TheMore

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如今我们已经超越自己,开始探索人类理智所无法理解的领域。有时候,即使在约定俗成的空间里,这领域的轮廓也过于繁复,以至于我们的大脑无力跟进;还有些时候它会延伸到别的维度,可人类的大脑却只适合在史前的草地上交配、打斗,根本无法想象那样的场景。自私自利的无情指令扎根于脑干中,在指令面前,最利他的哲学、最讲求可持续发展的哲学都难免一败涂地。精密而优雅的方程可以预测量子世界的行为法则,但谁也无法对它加以解说。四千年过去了,人类甚至无法证明现实在主体之外独立存在。我们迫切地需要比自己更强大的智力。

–《盲视》

现代人对科技的理解有时候相当「原始」,不乏有人把科技当作一个魅化的对象,寄予敬畏、恐惧、顺从、希望。在这层面上科技被附魅成为当代的大祭司。

TheMore 塑造的是现代的技术祭祀,就像罗马神话中的“雅努斯”。雅努斯是罗马神话中开端、大门、选择、过渡、时间、对偶、道路和结束的神。雅努斯是起源神,执掌着开始和入门,同时他又是终结之神,他永远都象征着世界上矛盾的万事万物 。就像科技一样,带给我们便利也让生活更加复杂,永远是一个矛盾的事物。

这些AI创造的形象,不断变化,但是人类总能从融化的像素中识别出眼睛和面庞,人类大脑有一个区域专门处理面孔和眼睛,有个名词叫 “人脸幻想性错觉”(Face pareidolia),指的就是在随处可见的事物中看见人脸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人类中很常见,而且与我们大脑工作的方式有关。

这些像素在“愚弄”着我们的大脑,提醒我们人类自己的隐形特征,自身的存在证据,本能的潜在编码。

如果想象我们人类如何融合并使用原始的本能与先进的技术思想会是什么样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基于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幻想,以及对面孔的幻想性错觉,我生成了一系列抽象的面孔形象。

AI的语料库是上万张人脸,这里面有 神像,祭祀的面具,派对的面具,还有化妆后的面孔……这些面孔都将进入一个人工智能算法大熔炉,最终我截取了几个阶段保存了神经网络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生成无数张新的面孔,当这些面孔流动起来,就是当下科技材料编织的新的祭祀形象。

stylegan2

一部分输入的语料库
一部分生成的面孔
一部分生成的面孔,点击查看视频

机器学习算法技术原理

在当前这个阶段如果我们问人工智能具体是什么,可能会说是机器学习--线性回归--梯度下降。。等等一系列算法。从新媒体艺术从业者使用的角度,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原理,与使用的思路。

.

⬇类似项目⬇

{[(𢉃)]}-城市与巨像

我在迭代这个AI生成城市影像的生成对抗网络的时候。发现在生成的图像中一直出现一些奇怪的东西,开始我以为是机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模型塌陷了,还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把它规避掉,现在看起来这是不是AI揭示出城市的另外一个表象?

20201208深圳nowhere

NΦWHERE@20201224深圳科技艺术节的卫星展场。你尽可以在这里……

假如意志可以升空,我也想四分五裂

非理性如花盛放,你是唯一也是全体

20201208深圳nowhere

{[(NΦWHERE)]}
深圳科技艺术节
我不需要任何思想和情绪,只是在自己的感觉中漂流。
NΦWHERE 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你尽可以在这里 .

NΦWHERE@20201224深圳科技艺术节的卫星展场。

艺术家专题vol.2:相对界限 | 2020深圳湾科技艺术节

Q:龙星如

A:In_K

Q:对你来说,机器学习作为创作工具,和过往的工具比起来,带来的工作范式和观念转变是什么?

A:我一直倾向于直接学习和使用技术。比起“技术外包”直接获取新技术附魅产生的效果,我更渴望直接的参与到技术发生作用的现场。

对比我过往使用的算法和编程等工具,用机器学习进行长做带来的转变主要在于:以前从设计程序到参数控制都和内容直接对应,但使用计算机语言也有其叙述的局限性—似乎说出的更是计算机偏好表述的语言。而机器学习中,人可参与的巨大控制量已经不适合用手工遍历,更偏向于使用宏观调控的控制方式,控制类型也变成一个迭代交互的过程。一个迭代的过程是这样:前期输入大量的数据集-中期经过长时间训练-最后生成海量的结果。人通过审查网络训练成果选择下一步的调整方向,然后再反复进行上述循环迭代。

我突然发现以往随便一个参数不加以限制就会毁了整体效果的情况不再出现–比起单个的数据个体和行为,数据集的宏观面貌变得更为重要。我与机器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往人需要参与计算,更聪明或更有经验的人与计算机合作就会得到更快速的程序;而现在人的工作更偏向于宏观的掌控方向、制定战略。这种人对技术使用的转变类似于50年代兴起并发展的控制论到90年代至今一直讨论的复杂系统的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一种解放(或者说凯文·凯利说的“Out of Control”),在人工智能到来的时代人更应该思考自己的意义所在。

对我来说关注和讨论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常态。在审美上把握所使用技术的质感,在技术层面探寻和认知技术可能性及边界,才能保障对技术附魅或祛魅的双向可选。

Q:NΦWHERE中的“无处”,从你的个人经验和记忆出发,有什么特别意味?

A:“NΦWHERE”是一个悖论,悖论是符号学系统中的隐性存在。道德经里讲“有和无,同出而异名”,符号和规则是显式,悖论是隐式,两者互相依存,没有逻辑也就没法形成悖论。“NΦWHERE”就是想提供一个不同于现有的任何规则和逻辑的一个场域。我从使用算法生成和其他技术的时期也有这样的意图,让观者在一个更抽象的状态下观察或脱离生活的本质。作为创作者我提供一个假设,观者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幻想来交互。如果能实例化出好的呈现,它就像镜子,通过虚幻的影像反馈出的是观者自己。

Q:在深圳湾科技艺术节的现场,你搭建了一个进入作品前几乎全黑的通道,背后的想法是什么?

A:小时候喜欢玩儿闭着眼走路,身边有最信任的伙伴做引路人,视觉被剥夺后我会在脑中用记忆去虚构自己走在哪条熟悉的路上,一旦大脑的虚构出现裂隙,就能切实的体验到“撞上虚空”的感觉,会不敢迈步,伸手触摸那并不存在的障碍。我逐渐意识到一无所失,即一无所知。这种对视觉感官的剥夺反而让人能感受到虚空的真实性。在这次艺术节展览的现场,适应了户外现实的光线的人一头扎进“无处”的黑暗里,我想观众首先迎来的就是撞上虚空的一击,当身体逐渐适应了黑暗,在回旋中迷失了方向,与现实分离,就可以抵达“无处”。

Q: 你在创作时,如何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我注意到你的许多创作也有很强的文本语境,你如何构建这些文本和作品之间的关联?

A:波德莱尔有个比喻,他说就像中世纪的贵妇人为了维持美丽吃的蛔虫一样,诗歌和文学也是他一辈子要喂养的蛔虫。文学、哲学等文本也是我的蛔虫。

和所有创作者一样,我有一个巨大的“抽象”想要表达。这团呼之欲出的奇妙物质被很多伟大的前人反复描述:马尔克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成故事而布朗肖又能把任何具体的现实都抽象成感觉,直到有一天博尔赫斯给了我启发,他有一门绝技可以突破具体现实直接抵达“无限”,他重复的写同一篇关于无限关于永恒关于迷宫的故事,在不同的维度构建起一个关于永恒的宇宙。

我试图模仿博尔赫斯直接做出“假设”,想用诗歌的方法将不同媒介不同材料不同质感直接展示出来。比如用“人工智能”用“算法”来呈现技术的质感,用文学建立想象和假设,用空间和体验带来多层次的材料呈现… 最后的点睛之笔留给观者,每个个体需要亲自去体验、感受,建构完整的作品。

Q:是否可以介绍一下你在运用GAN的线索下“实例”的创作逻辑,目前有什么进行中的计划?

A:“实例化”是计算机编程语言下的一个概念,在编程时编写一个方法,然后每次调用的时候需要赋予这个方法具体的变量数值就叫实例化。一个方法可以被无数次的调用,更换不同的变量。

我这系列作品的核心是关于“无限和混沌”的后符号学探索,也通过“实例化”对新媒体技术语言进行探索。

第一个层面是作品要表达的是通过“符号”来探索“符号”之外的符号。符号性需要一个具体的实例化的符号,但所有的实例化的符号并不能穷尽符号性。这是作品的骨架。

第二个层面是将“符号”实例化成主题。

NΦWHERE呈现出的是空间的符号,这一系列还有关于“时间”、“概念”、“身体”等概念的实例化。我想通过对同一个主题的不同维度的实例化去构建那个抽象的主题。这是作品的血肉。

第三个层面是技术语言层面的探索。是作品的表皮。

使用GAN作为核心的工具之一有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我用同一个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符号进行拆解,可以用同样的逻辑保证形式的统一(比如在分类上不同层级尺度上不同大小的概念的实体去构建数据集,不同比例的地图、不同物种对时间的感官、不同语言的身体、不同概念的文字);二是利用GAN从数据集寻找通性的特性来分别将这些符号抽象化时,每次实例形成互不干涉的、特点鲜明的抽象图像。最后就是GAN具有的泛用型构建,可以使每个作品的概念作为“变量”从同一个技术上实例化成独立的作品。

最后,我目前的计划就是边喂养蛔虫边寻找更多的实例化的机会。

这是最初训练的模型。

{[(NΦWHERE)]}

我从网上开始寻找通往NOWHERE的地图,试图从每一张公开的地图中寻找蛛丝马迹,就是那些地图与对应的世界不符的地方。现实中我无数次被导航引向那些不存在的地方,一条标示在地图上但实际不存在的路。但是现在我要找的不是一条具体的路,而是所有这些错位组成的一个空间。

同一个概念下的其他形态:

{[(NΦWHERE/土掌房)]}

{[(NΦWHERE/无Φ处)]}是一个交互影像装置,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和定制的交互程序构建一个穿越时间、联通过去与未来的在地性想像。我使用雷达采集观众的手势触摸,划过屏幕可以将影像变成彩色的油画风格,这种交互指向的是人与自然界的交互这种形式。

NOWHERE-梯田

{[(NΦWHERE/无Φ处)]}是一个是镜像构建的沉浸式影像空间,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不存在”指向的是一个抽象的悖论。我将梯田的图像分别喂给人工智能程序,看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是否可以唤起人们穿越时间、联通过去与未来的在地性想像。

20201208深圳nowhere

NΦWHERE@20201224深圳科技艺术节的卫星展场。你尽可以在这里……

{[(NΦWHERE)]}

我从网上开始寻找通往NOWHERE的地图,试图从每一张公开的地图中寻找蛛丝马迹,就是那些地图与对应的世界不符的地方。现实中我无数次被导航引向那些不存在的地方,一条标示在地图上但实际不存在的路。但是现在我要找的不是一条具体的路,而是所有这些错位组成的一个空间。

机器学习算法技术原理

在当前这个阶段如果我们问人工智能具体是什么,可能会说是机器学习--线性回归--梯度下降。。等等一系列算法。从新媒体艺术从业者使用的角度,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原理,与使用的思路。
Read More →